漏电保护器频繁跳闸处理二例 |
|
[大
中 小] |
|
1、在我单位施工的住宅楼工地,按《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88 要求采用TN-S制方式供电,设有工地总进线配电箱和每区域总配电箱、分配电箱、末级开关箱。在总配电箱的进线侧、部分分配电箱、末级开关箱安装了漏电保护器,在每个区域内形成了二或三级漏电保护。在施工高峰期,总漏电保护器频繁跳闸。在一次处理总漏电保护器跳闸的过程中,我们拉掉了总漏电保护器后的所有负载,总漏电保护器还是一合闸就跳,检查总配电箱内电源进线至总漏电保护器之间的线路没有发现任何问题,一连合闸几次都合不上,初步认为是总漏电保护器本身损坏了。和工地上电工一起商量后,准备将总漏电保护器换新,在换新前又合了一次闸,居然合上了,这种现象很象是热保护动作或是漏电保护器内晶闸管热击穿,经过一段时间后又恢复了一样,但经过仔细思考又不是这个原因。在此后的一段时间内该漏电保护器虽频繁跳闸但末出现这一故障。后来又有一次是发生在天刚黑之时,照明负载的相继投入造成了总漏电保护器几次跳闸之后,发生了和前述同样的故障,无论怎样想办法都没能解决故障,因为是天黑后没有照明,不得以将总漏电保护器的漏电保护部分退出了运行。在第二天试着将漏电保护部分接入运行后,又能投入运行。当时真是不得其解。后来经过几次反反复复的思考,终于解决了这个问题。这个问题的关鍵在于工地的总进线配电箱处的零线接触不良及工地各个区域内负载不平衡,造成了中性线电压偏移零电位过多后,通过总配电箱上的有功电度表错误接线形成了这一故障。总配电箱安装了三相四线的DT862系列电度表,其电压回路的三相电压取自总漏电保护器上侧的电源进线,通过电度表电压线圈后合成一根零线后需要和漏电保护器的进线侧的零线端子相连,却错连在了总配电箱内的零母线上,而箱内零母线通过了总漏电保护器。这样在工地三相负载基本平衡时,零母线上没有多少电压偏移,总漏电保护器的额定漏电不动作电流较大,中性点电位虽有较小的偏移,但对总漏电保护器不会产生太大的影响。在工地三相负载不太平衡时,零母线上电位就偏移较多,加上其它因素造成了总漏电保护器频繁跳闸,当零母线上电位偏移达到一定程度时通过电度表回路错接的中性线就造成了总漏电保护器频繁的跳闸,这一故障原因在以后的又一次同样故障中得到了证实,出现这一故障时拆掉了电度表回路在箱内零母线上的接线后,总漏电保护器就能合上了闸,而且以后再未出现这一故障。回想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在发现问题之初没能解决这个问题,主要是忽视了中性线上可能有的电压偏移和电度表错误接线造成故障的可能性,认为电度表三相电压回路电流矢量和为零且电压回路电流很小不足以造成总漏电保护器动作,对电度表回路在总漏电保护器两侧接线的错误未能及时察觉,而一直在漏电保护器上找问题,走了弯路,应认真吸取这个教训。漏电保护器的很多故障都与中性线有关,在出现类似故障时,一定要首先排除中性线上如:接触不良、绝缘不良、接线不正确等故障,对零母线上的所有接线都要认真检查,这样故障就不难排除。
2、还有一例是在一处已建成的住宅楼中,每户的进线开关箱内都安装了漏电保护器,照明和插座回路没有分开。有一次碰到了这样一个故障:在先开电视机,后开照明灯时一切正常,而在打开多盏照明灯后,再开电视机时,就有可能使漏电保护器跳闸,在雨天和空气潮湿时,这种现象明显增加。由于进线开关箱位于室外楼梯中部,一旦漏电保护器跳闸后再合闸很不方便,住户要求我们处理一下。我们对此进行了分析,认为主要是:①照明线路在施工时导线绝缘受了损或接线头包扎不良加大了线路对地的漏电流。②电视机在开机瞬间消磁线圈回路有较大的冲击电流,这个冲击电流在漏电保护器的磁环中产生了一定的不平衡磁通,这个不平衡磁通产生的漏电流与线路已有的漏电流叠加,达到一定程度就造成了进线漏电保护器跳闸。起初我们对一些接线盒内的接头和可能存在问题的部位进行了检查并未发现问题,由于故障难寻,全部换线可能要破坏装修,加之线路的漏电流不是太大,后来我们对漏电保护器做了一些检查后,发现漏电保护器磁环中的两根电源进线比较松散,相互间距离相对较大,于是我们在漏电保护器上做了些小小的变动,解决了这个问题。主要做法是把磁环中的两根电源线平行绑在了一起,使两根电源线相对于磁环位置基本一致,主要的目的是使两根电源线在磁环中合成的误动作磁通尽量小,尽可能受家庭中电视、冰箱、空调等大家电开机或起动时较大电流的影响小一些,这样可以避免漏电保护器的频繁跳闸。再一个小小的变动是将两根绑在一起的电源线和磁环的多匝二次线圈相互分开一些,改多匝二次线圈平均分布为一侧集中分布,主要的目的是在住宅内线路漏电流有所增加的情况下,适当降低漏电保护器的灵敏度,这样变动不会改变漏电保护器的漏电保护功能,只相当于稍微增大了漏电保护器的额定漏电不动作和动作电流。经过这样改动后,在不换线的情况下比较好的解决了这一问题,漏电保护器的漏电保护功能也并未因此而相对降低。 |
|
出处: 作者:网络文摘 |
|
|
|